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计金融学院

行业专家“把脉”论文选题,会计学专业聚力“提质增效” —会计学专业成功举办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专家评审会

2025.10.10            浏览量: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依据。选题作为论文工作的起点和方向,其科学性、前沿性与可行性直接决定了论文质量层次。为严格把控人才培养“出口关”,切实提升毕业论文质量,10月9日,会计学专业成功举办了2026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专家评审会。

会议特邀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陕西高校新型智库(A类)—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永红教授、西北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马晨教授共同组成评审组,对会计学专业200余份毕业论文选题进行集中审核与指导。会计金融学院副院长申雅琛、会计学专业负责人谢晓妮及全体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参会。

评审会伊始,会计金融学院申雅琛副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对两位专家的拨冗莅临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此次特邀两位专家把脉问诊,旨在从源头上提升论文的学术规范与实践价值,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随后,会计学专业负责人谢晓妮老师就本届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

一、专家把脉:精准点评,肯定亮点并指出不足

在集中评审环节,两位专家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深厚的专业素养,对全部选题进行了逐一点评。专家们首先高度肯定了本届毕业论文选题的整体质量,并指出以下亮点:

选题设计规范,前期准备扎实。选题整体符合专业规范,且附有较为详细的写作思路,展现出学生良好的学术素养与充分的文献调研。

选题紧扣现实,突出专业特色。多数选题源于企业对会计领域的现实需求与典型案例,部分选题紧密贴合专业特色方向,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研究方法多元,路径清晰规范。学生能够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相对应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径清晰,具有较扎实的研究能力与严谨的学术作风。

两位专家在肯定现有基础的同时,也立足更高标准,指出了当前论文选题中亟待优化的共性问题:部分选题存在“题目过大、聚焦不足”的现象,研究范围宽泛,缺乏精准的切入点;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多集中于上市公司,尚未充分向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进行拓展;此外在研究方向的多样性上仍有提升空间,对智能会计、管理会计创新、绿色会计等前沿领域的关注尚显不足。

二、精准指导:凝聚共识,为论文质量提升指明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结合我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与会计学科发展趋势,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选题应“小题大做”,注重深度挖掘。 建议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摒弃“大而全”的选题思路,聚焦于具体会计问题或细分场景,如“应收账款数字化管理路径优化研究”等,强化案例分析与数据支撑,提升研究的深度与针对性。

研究要“与时俱进”,对接前沿与实践。 鼓励学生关注智能会计、ESG信息披露、数据资产确认等前沿议题,设计与行业动态紧密衔接的选题,如“智能财务在中小企业的实施路径研究”等,增强论文的时代性与应用价值。

视角应“多元拓展”,丰富研究对象与维度。 结合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特点,引导学生将研究视野拓展至中小企业、民办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开展如“陕西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对绩效的影响研究”等选题,提升研究的创新性与社会价值。

三、深化交流:凝聚智慧,共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与会教师认真聆听了专家的评审意见,并围绕论文指导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专家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充分,为后续论文选题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最后,申雅琛副院长作总结发言。她再次对两位专家的高水平指导表示诚挚感谢,并强调本次评审是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求全体指导教师深入消化、吸收专家建议,指导学生扎实推进选题优化,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评审会的成功举办,集中展现了会计金融学院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重视,以及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严谨治学、深耕细作的育人理念。通过注入行业智慧,有效提升了论文选题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拓宽了学术视野,对持续提升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计课程中心 邓杨娟 供稿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